红色经典,师生共读,情续马研心意浓
——中山大学第21期学生“马研班”顺利举行
适逢4月23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山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支持和参与本项活动,校关工委关工委副主任徐远通、樊筑生、李巧兰、吴京洪,委员许发茂、刘妙森、张宏杰、周运源,关工委副秘书长麦庆荣,北校区离退办主任陈雅平,离退休教职工陈长畅、陈金华等十多名老师参加了开幕式和读书沙龙评委工作。此外,还有来自各院系的8位辅导员担任评委,包括岭南学院刘相淳、历史系周慧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孟祥韵、博雅学院康遍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曹波、药学院袁逸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韩青诺、林拉洒。中山大学第21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简称“马研班”)在学生处的组织下,开展了以研修马列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沙龙活动。在前期名师专业指导和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来自广州和珠海四个校园的学员们分成16个小组,每位学员就研修必读书目中的一本分享读书感悟,汇报读书成果。必读书目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节选本)、《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邓小平南巡讲话》、《马克思传》、《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读书沙龙活动首先由各组学员依次汇报读书成果。其中,体育部李星明同学阐述了《共产党宣言》在当今中国的价值,强调马克思主义应当是中国青年的共同信仰;资讯管理学院汤子珺同学从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谈起,分享了自己对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中山医学院陈子雄同学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阐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解;旅游学院何晨曦同学为学员们介绍了产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相关知识,并提出了对二者关系的建设性见解;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林得堡同学通过描述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向我们重现了那个社会深刻变革的激荡时代,等等。
评委们认真听取了学员们的汇报并做点评,对学员们认真研习马列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的做法表示了充分肯定。樊筑生老师建议学员们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强调了“学习、拼搏和友情”;许发茂老师表示学员们的展示有深度,立意有高度,认为学员们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去把握经典;刘妙森老师认为学员们对经典著作的把握十分全面,对文本的解读能紧扣时代背景,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陈金华老师劝谏学员们继续用心研读马列经典,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等等。
分享环节结束后,学员们与各位老师围绕“一带一路”、社会民生、学生党建、学校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更加深了学员们对马列思想内涵的理解。
马研班历史悠久,是中山大学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生红色理论团体。她成立于1993年,由学生工作部和当时的理论部(现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创办,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学生骨干。迄今为止,马研班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期,为学校培养了逾千名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的学生骨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